您现在的位置是:精选 >>正文
香港O获后的批背地产楼市迎来意义数字首深层革命个房
精选56人已围观
简介这两天金融圈有个低调但意义重大的消息:太极资本推出的PRINCE Token终于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,成为本港首个面向专业投资者的房地产基金证券型通证发行(STO)。说实话,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,不禁想起2018年在某个行业峰会上第一次听到STO概念时的场景——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改变金融游戏规则的创新,但谁也没想到从概念到落地竟花了整整五年时间。从九龙商铺到千亿市场这次获批的STO项目目标募资1亿港元... ...
这两天金融圈有个低调但意义重大的消息:太极资本推出的PRINCE Token终于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,成为本港首个面向专业投资者的房地产基金证券型通证发行(STO)。说实话,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,不禁想起2018年在某个行业峰会上第一次听到STO概念时的场景——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改变金融游戏规则的创新,但谁也没想到从概念到落地竟花了整整五年时间。
从九龙商铺到千亿市场
这次获批的STO项目目标募资1亿港元,资金将用于收购太子旅游热点区域的五个零售物业。别看这个数字在当前香港1.1万亿港元房地产总市值面前显得微不足道,但摩根大通的报告显示,香港房地产行业总资产净值高达3万亿元。这意味着一旦STO模式跑通,潜在市场规模可能达到数千亿级别。
我特别喜欢这个项目的切入点——选择商业地产作为STO的第一步简直太聪明了。想想看,相比波动剧烈的加密货币或初创企业股权,商铺租金收入稳定可预期,这种"看得见摸得着"的资产最容易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。这种保守中求创新的策略,恰恰体现了香港金融监管的智慧。
STO的双重价值
作为一个跟踪这个领域多年的观察者,我认为STO最令人兴奋的地方在于它同时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:
首先,它给数字资产穿上了"合规"的外衣。记得2017年ICO狂热时期,各种空气项目满天飞,而STO要求底层必须是有真实价值的资产。这就好比给狂奔的野马套上了缰绳,让机构投资者终于敢放心进场。
其次,它搭建了连接传统资产与区块链世界的桥梁。我们经常说要把房地产、艺术品等现实世界资产(RWA)上链,但如果没有STO这样的合规框架,这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。STO就像是数字世界的"资产证券化",只不过效率更高、透明度更好。
香港的金融韧性
有意思的是,这个消息出来后市场反应出奇平静。但在我看来,这正是香港金融体系成熟的表现——不炒作概念,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。还记得V神在香港Web3嘉年华上质疑香港政策延续性时,立法会议员吴杰庄那句掷地有声的回应吗?"香港的政策和法律不会朝令夕改。"现在这个STO项目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说实话,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,我们太需要这种稳扎稳打的创新了。STO可能不如DeFi、NFT那些概念吸引眼球,但它或许才是真正能让区块链技术落地生根的关键。就像一位老友说的:"金融创新就像煲汤,火候不够味道就不够醇厚。"香港这次STO破冰,让我们看到了数字金融发展的另一种可能——既要仰望星空,也要脚踏实地。
Tags:
相关文章
加密寒冬里的残酷真相:狂欢已逝,价值为王
精选这两天看到一位读者的留言,让我感触颇深。他抱怨这轮行情与2018-2021年那波疯狂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,我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很对。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,这话勾起了我不少回忆。说实话,这轮行情确实让人提不起劲。还记得2020年那会吗?随便一个meme币都能翻个几十倍,DeFi项目更是雨后春笋般涌现。最疯狂的时候,连以太坊这种"蓝筹股"都能从80美元涨到4500美元。现在呢?连个像样的50倍币... ...
【精选】
阅读更多小欧易的崛起:一个数字货币交易所的逆袭传奇
精选说实话,在这个鱼龙混杂的数字货币市场里,能杀出一条血路的平台确实不多。ZGCN(圈内人称"小欧易")就是这么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例外。记得去年刚上线时,它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平台,谁能想到短短12个月,它就成了上万用户的"新宠"!凭什么它能火?作为一个混迹币圈多年的老韭菜,我得说小欧易确实有两把刷子。首先是它的手续费——0.02%的永续合约费率简直是对传统交易所的"降维打击"。你可能不知道,这比其他主流... ...
【精选】
阅读更多2023年末加密货币市场的惊心动魄:BN风波后的市场走向思考
精选11月22日那天,BN这颗雷终于炸了。说实话,比起预想中的"轰隆"巨响,这次更像是闷声发大财式的软着陆。作为一个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明显感觉到这次爆雷事件后市场的反应特别有意思。最近几天盯盘时,我的盘感一直在提醒我:风暴还没完全过去。虽然BN的事情告一段落,但市场情绪还是太乐观了。看着那么多散户还在拼命抄底,我不禁想起2020年312那场大屠杀前的场景——当时也是人人都在喊"牛回来了",... ...
【精选】
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