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拟洗钱行为些弯绕货币定中的那弯绕司法认
在这个数字货币大行其道的时代,新型犯罪手段花样百出。最近接触了不少利用虚拟货币为电信诈骗"洗钱"的案件,发现这里面门道还真不少。2021年"两高一部"出台的《意见(二)》确实给这类案件提供了法律武器,但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不少让人头疼的问题。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案子:诈骗团伙让受害者把钱打到某个"投资顾问"的账户,说是用于购买比特币进行"高收益理财"。其实这个"顾问"就是个二道贩子,专门帮诈骗集团把赃款换成虚拟币。这类案件最难办的就是怎么给中间人定罪 - 是诈骗共犯?还是单纯的洗钱? 1. 钱到底算不算"赃款":就像去年那个假炒股平台案,受害者交的"会员费"是诈骗所得,但投入的"炒股本金"就不能算。这中间的界限,有时候连办案民警都搞不清。 2. 时间节点怎么把握:诈骗既遂前帮忙转移资金是共犯,既遂后就是洗钱。但问题是,有些平台受害者还能操作账户资金,这就很考验法官的判断了。 3. 主观故意怎么证明:很多中间人装糊涂,说"我就是个搬砖的,不知道他们在诈骗"。这时候就得看他平时聊天记录、转账方式这些细节。 经过这几年办案,我总结出几个要点: 首先得看这笔钱是不是真的"脏"了 - 要有财产价值、来路不正、确定归犯罪分子所有。 其次要抓准诈骗既遂这个分水岭:被害人失去控制前是共犯,之后就是洗钱。 最后要重点查主观方面:有没有事前勾连?知不知道具体在骗人?这些都需要结合微信聊天、转账记录等证据综合判断。 光靠法律打击还不够。最近我们跟监管部门合作,开发了虚拟货币交易监测系统,确实抓到了不少可疑线索。但最关键还是要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- 那些承诺"稳赚不赔"的投资,十个有九个都是坑。 (本文基于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成果,由西南政法大学课题组完成)一、虚拟货币洗钱:披着科技外衣的犯罪帮凶
二、司法认定中的三大难题
三、办案心得:主客观要兼顾
四、治理需要多管齐下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账户抽象:一场正在重塑Web3体验的技术革命
- 港人血汗钱又被骗光!这家国际交易所到底什么来头?
- 币安大地震:CZ卸任背后的人性抉择与行业震荡
- 金辉复盘:以太2060空单精准狙击30点利润,这份快乐我们一起分享
- 稳定币支付的合规困境:当链上监控遭遇现实世界的灰色地带
- BRC20到底还能不能玩?市场即将迎来暴风骤雨?
- 市场情绪与交易策略:读懂盘面背后的心理博弈
- 数字货币实战捷报:金辉直播间精准布局再创佳绩
- 比特币市场惊现过山车行情:5.5%涨幅背后暗藏哪些玄机?
- 当圣诞老人遇见区块链:一场数字时代的礼物革命
- 韩国炒币狂潮:一场全民参与的金融豪赌
- Web3就业市场观察:远程办公成主流,美国仍是人才高地
- 深度解析:以太坊合并一周年,MEV格局迎来哪些新变化?
- 当Pokémon卡牌遇上区块链:RWA大规模落地的破冰之旅
- 10月1日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BTC/ETH走势分析与操作建议
- 以太坊创始人的乐观预言:美国终将拥抱加密革命
- 解密中文加密市场:Web3营销生态深度观察
- BNB投资警示:市场观望期,散户如何应对?
- 熊市生存指南:一位资深投资人的定投智慧
- 从实战中看比特币交易:如何把握27700关键点位
- 搜索
-